- ·上一篇文章:2010年研招简章九大变化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备考攻略
2010年国考行测中常识判断的分析与预测
那么2010年国考常识判断的命题趋势的走向是什么?
笔者认为命题方向依然是多元化,否则就不是“常识判断”了,反倒成了“法律常识”等其他内容了;在试题结构上,以法律和政治为主是大方向。从某种角度上讲“鳄鱼吃食物为什么流眼泪?”“含羞草遇到异物为什么叶子会收缩?”等类似问题和公务员的实际工作联系并不大,而法律和政治则是和公务员工作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在2009年国考中,虽然法律部分仅为7道题,但其依然在常识判断中所占比重最大。2010年国考常识判断的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法律部分的比重有可能增加,或者对于法律知识的考察结合言语理解、定义判断等,甚至申论等部分一起考察。
(二)角度二:突出思想道德素质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对于公务员的考察分为:德能勤绩廉,其中以德为先,绩为重。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很难想象一个不信仰马列主义,不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可以在党政机关中任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央机关对于公务员报考条件限定为中共党员的原因。
在考试中体现党的领导,最为直观的就是考察政治知识。其实“政治”的考察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出题的形式可以是直接考察马克思主义知识,也可以通过时政来考察。在国考中,考察的时政往往就是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和新理论、新实践;在某些省考中,往往直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笔者在实际授课中,一直和学员强调复习常识绝对不可以和其他部分割裂开来,特别是要注意复习政治部分和与复习申论、言语理解和定义判断相互结合。
(三)角度三:紧贴当年国家和世界形势发展
在2009年国考常识判断中考察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和”字、十七大报告、汶川地震、神舟七号、科学发展观、西藏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等内容。大家会发现,国考常识部分从来就不回避当年热点问题,从来就是紧贴时政的,这也为考生们备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在某省2006年公务员考试中查考了这样一个题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下列什么日期正式实施?( B )
A. 2006年5月1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6年10月1日 D. 2006年12月31日
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公务员考试出题的两个角度:首先是紧密联系公务员实际工作,这就是为什么考察《公务员法》而不是其他法律的原因;其次就是紧密联系当年时政发展。如果考生当年关注国家时政,那么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轻而易举的。反过来讲,这个题目放在2010年国考中,则可能是一个比较失败的题目。
三、常识判断复习的技巧
常识判断的技巧分析是一个大命题,笔者在这里就只谈一些重点部分,其余部分笔者会以专题形式进行论述。
所谓复习战略,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来着手:
第一,从纵向上说,首先要广泛阅读,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做题。
阅读是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广泛阅读背景材料是夯实知识之基的手段。为此,材料的搜集、准备就是理所当然之事。在这里,华重点推荐《人民日报》、《2009年理论热点面对面》、《半月谈》、《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以及《新闻联播》等节目。
对于做题,笔者主张少而精,特别是对于公务员考试的真题。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常常看到冷冻室中冒出一股白雾,这是( D )
A.冰箱里的冰升华后有凝结成小水滴
B.冰箱里原有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C.冰箱里的水变成水蒸气
D.冰箱里外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根据对现有真题资料的统计,这个题目是0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B类考试真题、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2008年内蒙古省考真题、2009年贵州省地矿局新进人员招聘考试真题……阅读可以让我们做对题目,但在公考中,仅仅能将题目做正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还必须在做正确的基础上做得够快,而这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来保证。做题以公务员考试真题为主的价值不言而喻!
第二,从横向上说,宜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用哲学观点指导我们国考的复习----抓住考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政治和法律部分。“时政、历史和法律”是09真题的三大重点板块,那么我们在复习时对这三部分内容就应当多下些功夫,在时间和资源上都应向这三个板块倾斜,而对于其他部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