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源公考 --- 扬州公职考试培训本土优势机构 部队考军校资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 通知公告 | 培训信息 | 公务员招考 | 事业单位招聘 | 教师专栏 | 名企招聘 | 新闻资讯 | 资料下载 | 考生咨询 | 关于和源 | 联系我们
  • 祝贺和源2017年扬州事业招聘面试培训班学员朱鸿民(报考岗位:宝应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获得事业面试状元!面试得分84.4分,位列扬州地区1717位事业面试考生第一名!
  • 当前位置: 首页公务员招考
    日期:2013-03-03 13:32:59  来源:本站整理

    贵州省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公告

       为加强我省公务员队伍建设,满足我省各级机关,特别是乡镇基层单位和部门的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工作,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黔党发〔201231 号)的要求,根据《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我省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2013年我省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下同)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和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确保招考工作顺利进行,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务员局制定《贵州省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简章》、《贵州省2013年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简章》(以下简称《招考简章》),经贵州省公务员招考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现公布实施。

    一、工作原则及程序

    招考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察政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行公开报考条件、公开考试程序、公开考试结果“三公开”制度。招考工作按照编制招考计划、发布招考公告、报名、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考察政审、公示、录用审批的程序进行。

    二、考区及考务工作安排

    根据招考计划,按照相对集中、方便考务工作的原则,设省直、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黔南、黔东南、黔西南9个考区。省直及垂管系统的考区设在贵阳地区,有关市(州)辖区的考区原则上设在本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必要时,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在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特区)设置考点。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全省(除贵阳市外)的考试考务工作,并负责命题、制卷、阅卷;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考试考务工作。

    三、招考计划及职位 

    全省省、市、县、乡四级机关共计划招考4919名。其中省直机关(单位)及省直垂管系统计划招考535名;市直机关(单位)计划招考100名;县直机关(单位)计划招考650名;乡(镇)机关计划招考3634名。

    选调生1000(另见选调生简章)

    报考乡镇机关和省、市、县派驻机构(乡镇工商分局、税务所、法庭、司法所等)的人员纳入公务员乡镇培养计划和省委万人驻村帮助工作专项计划,符合国家基层服务就业项目相关条件的,同时纳入国家基层服务就业项目人员范围

    各招考职位详见《贵州省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职位表》(附件1)。

    选调生招考事宜详见《贵州省2013年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简章》。

    四、招考对象及报考条件

    (一)招考对象

    1、本省户籍或本省生源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不含委培生)

    2、外省籍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学历的2013届毕业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

    3、定向到有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乡(镇)的应届毕业生,只能报考所定向的有关市(州)、县(市、区、特区)、乡(镇)职位;

    4、由省级及以上机关统一选派在贵州服务的“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以及生源地或兵源地为本省的贵州籍退役大学生士兵(以上五项目简称“基层服务项目”)。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遵纪守法;

    4、年龄在18周岁以上(199535及以前出生)、35周岁以下(197735及以后出生);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7235及以后出生);

    5、身体条件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和《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2号),以及我省的有关规定;

    6、报考省级机关职位的人员,原则上应具有2周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义务兵在军队的服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计算截止201335

    7、定向招录由省级及以上机关统一选派在贵州服务的“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的职位,限截止201335累计服务满两年的人员报考;定向招录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的职位,限截止201335期满一届的人员报考;定向招录贵州籍退役大学生士兵人员的职位限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退役士兵报考;

    8、具备拟报考职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

    (三)以下人员不得报考:

    12011年度以来招录(以招考年度计算)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2、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截止201335仍在岗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

    3、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劳动教养的;

    5、曾被开除公职或被辞退未满5年的;

    6、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行为且仍在不得报考公务员期限内的;

    7、录用后的职位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需回避情形的职位)

    8、不符合招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的;

    9、任职(工作)或服役期间发生重大责任事件;曾因贪污、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的;

    10、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

    五、报名、网上资格初审及加分

    (一)报名

    报名统一在网上进行。报考人员登陆“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www. gzpta.gov.cn219.151.4.99)报名。网上报名按以下程序进行:

    报考人员可在2013359:003918:00期间登录“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提交报考申请,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2寸正面证件照片(jpg格式、20KB以下)。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职位进行报名。根据所报职位要求,填写《贵州省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报名信息暨加分申请表》(以下简称《报名信息表》,附件2)。报名申请被接受后,系统会向报考人员反馈一个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查询报考资格审查结果、网上缴费确认、下载打印准考证等事项的重要依据,请妥善保管。

    报考人员须仔细阅读《报名信息表》及诚信承诺书,如实提交和填写本人有关信息和材料,并及时登录查看详细信息栏目中的审核状态,通过资格审核的报考人员,不得再报考其他职位。报考人员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资格。

    报名期间,每日16:00后,将在“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上公布职位招考计划数达不到3:1比例的职位,供报名人员参考。报名结束后,于20133月下旬公布全省报名总人数和每个职位报名人数。

    (二)网上资格初审

    资格初审时间为2013359:0031218:00

    1、资格初审在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由各招考单位负责。定向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县(市、区、特区)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招考单位对已经提交的报名申请必须在48小时内审核确认报考人员是否具有报考资格。招考单位对照《招考简章》和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对报考人员提交的报考申请进行资格初审。对符合报名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审查不合格的,应说明理由;对照片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应提示报考人员重新上传照片。资格初审不合格人员,在报名期间(20133918:00前)可自行修改,重新提交报名申请。对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招考单位须下载并打印留存报考人员报名信息,供现场资格复审和考察政审等环节时使用。因资格初审不严导致不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进入报名缴费环节的,在报名期间由招考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负责考务工作的部门给予改报;报名结束后仍未改报的,追究初审有关人员责任的,进入考试环节的,该报考人员成绩作无效并追究初审有关人员责任。

    2、通过资格审核的报考人员,如报考信息(姓名、身份证号有误的可自行按正确姓名、身份证号重新报名)有误的,须本人到招考单位申请,经招考单位及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后到当地考试机构修改。

    320133918:00前,已提交报名申请但由于报名表信息不完整、错漏、照片不符合规定等原因导致初审未通过的人员,可于201331120:00前进行修改(报考单位和职位不得修改),招录机关在31218:00前完成审核。审核仍未通过的,不得再修改任何报名信息,视为报名失败。

    4、报名确认及缴费。通过资格初审的报考人员于2013359:0031318:00在“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并缴纳100元考务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确认并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符合加分条件的人员,应打印两份《报名信息表》供加分审查等环节使用。报名时统一使用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第二代,下同)。考生应准确留下联系电话,并保持通畅。

    报名确认并缴费后,报名人数与计划招录人数达不到3:1比例的职位,该职位招考计划予以减少或取消。职位招考计划减少的,报考该职位的考生所报职位不再进行调整;职位招考计划取消的,由报考该职位的考生本人申请,经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商改报单位同意后,负责考务的部门给予改报其他职位。本人自愿放弃考试退费的,经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后,负责考务部门给予退费。改报职位和退费的截止时间为2013320日。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在报名结束后对减少、取消的职位在网上进行公示。

    招录博士学位人员的职位,报名人数与计划招录人数比例不得小于2:1,小于2:1比例的职位招考计划减少或取消。

    农村特困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可免收报名费,在办理减免报名费手续时,须出示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农村特困人员凭家庭所在地县级扶贫办出具的特困证明;城市低保人员凭家庭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的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应届毕业生可由学校资助机构出具的特困生证明)和网上提交报名申请并通过资格审核后打印的《报名信息表》。报考省直及垂管系统职位的特困生,于2013313 1800前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考试院考务二部(贵阳市毓秀路18号,省人才市场121207房)办理有关减免确认手续;报考有关市(州)辖区职位的特困生,于31318:00前到本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试中心(院)办理有关减免确认手续。

    5、网上打印笔试准考证

    报名确认并缴费成功后,报考人员于2013489:0041117:00期间,登录“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下载打印笔试准考证。

    (三)加分

    1、加分政策。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在笔试总成绩中加5分: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各级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自治州及所辖县、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自治县及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的单位在民族乡的。

    2、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定向少数民族职位的不予加分。

    3、加分确认。加分确认的审查工作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有关招考单位组织实施。

    符合少数民族加分条件的考生,需持经审核通过的《报名信息表》一式两份以及能证明少数民族身份的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加分审查。时间和地点详见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通知。

    逾期未办理加分手续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加分。

    加分经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对符合加分条件的,在笔试成绩公布前向社会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的,予以加分确认。

    六、笔试及合格分数线

    笔试为闭卷考试并统一考试科目。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值为150分)和《申论》(分值为150分)两科。

    笔试时间为2013413日。具体安排如下:

    上午 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下午14:0016:30  《申论》

    笔试地点见《笔试准考证》。考生须同时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和《笔试准考证》方能进入考场参加笔试。

    未完成所有笔试科目并未取得有效成绩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笔试成绩将于5月中旬在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公布。笔试成绩查分结束后,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最低笔试合格分数线”(“最低笔试合格分数线”是指考生笔试总成绩<含少数民族加分>进入面试环节的最低笔试总成绩)

    七、资格复审

    资格复审按照分级负责原则、采取现场审查方式进行。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各招考单位具体实施,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资格复审对象为笔试总成绩达到最低笔试合格分数线的考生中,依据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按资格复审人数与职位招录计划数3:1比例以内(含3:1)的人员。同一职位报考人员笔试总成绩名次末位并列的同时确定为资格复审人员,资格复审合格人员进入面试。

    拟进入面试考生须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应届毕业生持《就业推荐表》)、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报考职位要求的有关资格条件的证明材料,近期同底正面免冠一寸彩色照片4张。在职人员须持所在单位同意报考证明(中、小学教师须持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不含大学生退役士兵)须持县级或县以上主管部门同意报考证明,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资格复审。各招考单位按照《招考简章》和报考人员填写的《报名信息表》、考生提供的相关资料,对考生是否符合报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复审,经复审符合招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的报考人员,由负责资格复审的部门和人员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经复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资格复审的考生,取消其进入面试资格。该职位在最低笔试合格分数线以上人员中按笔试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递补。经资格复审,通过复审人员人数与招考计划数比例低于3:1的职位减少招考计划数;职位无考生通过资格复审的,该职位取消。

    考生应关注复审相关公告,如因考生未阅公告或错填联系电话、关闭电话、更改电话号码等导致无法联系的而未参加复审的,其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复审结束后,职位复审合格人数达不到3:1的,在递补复审期内实行依次递补。招考单位24小时内无法联系和确认复审递补人员的,视为自动放弃。

    资格复审结束后,面试人员名单和职位取消及减少情况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向社会公示。

    八、面试及总成绩

    (一)面试

    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省直及垂管系统职位的面试考务工作,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职位的面试考务工作。全省设9个面试考区。省直及垂管系统面试考区设在贵阳市;有关市(州)面试考区设在本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面试采用结构化方式进行,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面试人员为公示无异议的资格复审合格人员。通过资格复审后的考生人数与职位招考计划数达不到3:1比例最后1名或2名的考生,其面试成绩须达到本考场当日面试实考考生平均分及以上,方能进入下一环节。

    未参加面试的考生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面试时间和地点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另行通知。

    (二)总成绩计算

    考生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笔试成绩百分制折算后占60%,面试成绩百分制折算后占40%。笔试、面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同一职位考生总成绩名次出现末位并列的,笔试成绩高的考生进入下一环节,若笔试成绩相同的,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成绩高者进入下一环节。

    九、体检

    体检根据职位招考计划数按总成绩由高到低等额确定体检对象;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职位不予递补。

    体检必须在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定的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并做出体检结论,其他结论、鉴定一律不予认可。体检标准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及《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对主检医生认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省、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经研究后进行检查

    体检结果由现场纪检监察人员、体检医生和体检考生本人当场签字确认;体检考生对体检有关项目要求复查的,采取当场提出申请、当场复查的方式进行。体检结束后,考生对体检结果有疑义的,在国家体检标准规定允许复检的项目内,考生应在接到体检结果通知7日内书面提出复检申请,经省、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复检。复检只能进行一次,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公务员招考体检中不得擅自进行乙肝项目检测。因职业特殊需要在体检时作乙肝项目检测的,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

    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体检时间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另行通知。

    十、考察政审

    考察政审工作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部署,招考单位具体负责实施。考察政审应当组成考察政审组,考察政审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政审组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政审材料、做出政审结论、提出录用建议意见。

    体检合格考生确定为考察政审对象。考察政审内容主要包括考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考察政审时还须进一步核实考生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在考察政审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考察政审不合格,由招考单位报经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审定,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1、不能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

    22011年度以来招录(以招考年度计算)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3、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截止201335仍在岗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人员;

    4、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5、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劳动教养的;

    6、曾被开除公职或被辞退未满5年的;

    7、曾因贪污、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的;

    8、截止到2013 930日未能提交招考职位所需学历、学位证书的;

    9、不符合招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的;

    10、在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行为且仍在不得报考公务员期限内的;

    11、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或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研究确定不能录用的。

    十一、公示和录用审批

    (一)公示

    经笔试、面试、体检、考察政审合格的考生,确定为拟录用人员,由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在招考信息发布的网上向社会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期间查实有严重问题影响录用的,取消录用资格。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录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录用。

    (二)录用审批

    按照《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和贵州省《关于公务员录用审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黔组通〔2007122号)有关规定,录用审批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对公示期满无问题或反映的问题不影响录用的,招考单位根据管理权限分别报省、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办理公务员录用审批手续。报考省直及垂管系统机关(单位)的,由各招考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查后,再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报考有关市(州)辖区职位的,由各招考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查并报本地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再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被录用的公务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用人单位报到。拒不报到的,取消录用资格。

    十二、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纪律监督

    招考工作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工作人员和考生要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如有违反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按照《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09126号)文件规定处理。

    省级六大类机关咨询电话:

    0851-5892143   省委组织部

    省直及垂管系统行政机关咨询电话:

    0851-6826549   省公务员局

    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咨询电话见附件3

    省直及垂管系统监督电话:

    0851-5837249   中共贵州省纪委派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监察室

    (二)招录考试不指定考试范围和考试用书,也不举办任何培训班。

    (三)在招录各环节中,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出台新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

    (四)本《招考简章》解释权属贵州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考生查询《招考简章》请登陆“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网”(www.gzzzb.gov.cn)、“贵州省公务员局网”www.gzrs.gov.cn;查询报名信息请登陆“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www.gzpta.gov.cn)。在招录过程中,省及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发布的各项招考信息(如资格审查、减少或取消职位、职位名次等内容)都将在省及有关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外网站上进行公布,请考生密切注意。有关网站公布的招考信息,因考生未阅而引起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五)本次招考录用工作未尽事宜,由贵州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研究确定。

     

    附件:

    1(1)贵州省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职位表(省直及垂管系统职位)

    (2)贵州省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职位表(有关市<>辖区职位)

    2. 贵州省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报名信息暨加分申请表

    3. 贵州省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信息发布网站及有关咨询电话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公务员局

     

                 2013年3月2

    Tags:

    作者:佚名
    本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敬请广大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和源文化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190058888@qq.com 苏ICP备0900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