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出台 博士为主任科员
- ·下一篇文章:事业单位招聘与公务员考试的区别
公务员考核重在打破“官”念
由于“官本位”的传统意识,公务员在中国不仅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还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市场经济带来的职业竞争加剧,更使得相对稳定的公务员成了众人追捧的“金饭碗”。在最近举行的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104万,而最终录取的仅为13566人,淘汰率高达98.7%。
在经过了百里挑一的遴选后,公务员似乎就进了职业保险箱。以往,被淘汰出公务员队伍的只是那些有明显贪渎行为的官员。这助长了“无过就是功”的官场文化,导致不少干部甘于庸碌无为。而一些地方采取“赎买政策”,对自愿辞职的公务员给予巨额利益补偿,更使公务员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因此,建立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职业意识和能力,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建立科学的公务员考评体系。过去,一些地方也对公务员考核进行过探索,但由于政绩观的偏差或程序的缺失,使得考核体系并未实现勤政为民的导向作用。比如,当政府以GDP作为考核干部的惟一标准时,公务员就很容易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而难以兼顾其行政行为的公益性。
新发布的《公务员考核规定》明确,“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因此,考核公务员首先要摆正政府自身的位置。只有政府清楚地知道如何为民执政,才可能让每个公务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
其次,应该由谁来考核公务员?众所周知,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而公务员是政府的代表。对公务员的考核不能仅仅是政府关起门来由领导打分,还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包括其它政府部门的意见。只有人民满意了,公务员才算真正称职。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建立高效廉洁职业公务员队伍的第一步。而要真正实现勤政为民,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公民文化。如果公务员仍以“官”自居,那么公务员选拔仍然“只能进不能出”……